[夜读] 芜湖老地名——国货路
郭青 摄
大江夜读——以文传情,以声入心
国货路原名半边街,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以前就已存在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、嘉庆十二年(1807年)、民国八年(1919年)的《芜湖县志》均明确记载弼赋门外有半边街。只不过在民国时期的县志中,半边街下加注了“马路”二字,显然这时半边街己经拓宽。如此算来,半边街已有250多年国货路旧貌的历史了。
(相关资料图)
1931年,为抵制日货,芜湖商界先后成立了 “中华国货维持会芜湖分会”和“芜湖抗日救国会”,积极响应设在上海的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号召,提倡销售各民族资本企业所生产的国货产品。他们征集各种国货产品送各地展览陈列;倡导发展实业,研究改良国货产品;组织各种规模的国货宣讲会,产生了良好效应。为加强国货销售,一批会员开办的国货店号在半边街开张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国人抗日情绪高涨。1931年10月,芜湖市的工人、学生、商人和市民近万人再次召开抗日救国大会,呼吁抵制日货提倡国货。当时由学生和市民组成的日货调查组办公地点就设在半边街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至该年年底半边街最终更名为国货路。与此同时,福州、长沙、天津、北京、南京、苏州、嘉兴、镇江、烟台、汉口、济南、宁波等地都纷纷诞生了各自的国货路。
新中国成立后,国货路终于获得了新生,一大批新式建筑先后落户国货路的两侧。1999年,中山路改造成步行街,国货路东西走向的那部分被改造成步行街的一部分。而南北走向部分的旧建筑也陆续被拆除,建起了气派的现代建筑。
国货路上最为著名的建筑是和平大戏院。
和平大戏院位于国货路由东西走向转向南北走向的转弯处,它的门牌号码是国货路20号。最初,这里建有一座广寒宫,大致的位置在原和平大戏院里的舞台附近。1939年,广寒宫被改建成芜湖大娱乐戏院,后又因此处以演京剧为主,又更名芜湖大戏院。1952年为公私合营,1953年收归国营,时值国际和平运动兴起,就定名为“芜湖市和平大剧院”。该剧院拥有1618个座位,是当时芜湖拥有座位数最多的一家戏院。2001年,和平大戏院被整体拆除,后来在其原址上兴建一座大型商城一一和平名品街。
国货路上76号的大有丰电台,该电台创办于 1933年秋,比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办的无线广播电台仅晚5年,是我省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。
国货路自民国以后一直是芜湖的商业中心之一,在这条路上曾经诞生过许多巨商富贾,像国货路17号亚东文具社老板李若珊、国货路52号中国照相行老板曹玉录等,在当时都可称得上是芜湖商界呼风唤雨式的人物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货路仍然是商店林立,位于国货路32号的市新华书店科技书店就是这条街上一颗耀眼的“明星”,它曾经滋润了无数求知者的心田。
选自《芜湖老地名撷萃》
朗读:王梦云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相关文章
精彩推送
X 关闭
X 关闭